山东保障房围着民意转 算大账重质量严分配 -米乐平台

2014-01-12 10:04:00 来源:人民日报

  79.92元,想在青岛市主城区租房?外人会以为是“梦话”,周宝刚却梦想成真。前不久,他搬进了青岛市市北区“花好月圆”小区内配建的廉租房,“我这套房建筑面积49.95平方米,月租金37.46元,月物业费本该交72.43元,政府补助了29.97元。而小区内商品房的市场价每平方米1.5万元呢。”

  除了租金低,让他满意的还有周边配套设施,几百米内就有两家医院。“我这糖尿病说不准什么时候犯,离医院近了心里踏实!”

  保障房,承载着周宝刚们的安居梦。截至2013年底,山东累计建成各类保障房370余万套,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

  不过,保障房到底好不好,政府是否兑现了责任和诚信,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符合困难群众的意愿。

  价格低廉的保障房,不合群众意的事儿不少:地方偏、档次低、质量差。因为地方偏,就业、就学、就医不方便,没人来住;因为档次低,管理、服务、安全跟不上,没人愿住;因为质量差,窗户、墙体、水电有问题,没人敢住。说到底,困难群众需要的不只是一间房,而是安定的生活和看得见的希望。

  一边是困难群众盼房住,一边是建好的房子没人住。解开这个结,最好的钥匙就是把民意“筑”进保障房。

  从“建在哪”“怎么建”,到“如何分”“怎样管”,山东围着群众意愿转。选址时,“插花”于闹市,新建普通商品住宅项目按不低于10%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设计时,“螺蛳壳里做道场”,把有效空间利用到极致;施工时,对质量“吹毛求疵”,对问题“零容忍”;分房时,公开摇号与轮候排序计分相结合,既坚持公平合理,又优先照顾最困难群众,人情味浓;管理时,融亲情化和精细化于一体,让困难群众有尊严、更体面。2013年起,济南还取消公租房户籍和收入限制,外来务工人员也能申请。

  建设保障房,而不止于建房。山东省委、省政府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如果只想着完成任务,房子建不到群众心里;只有先把群众搁在心头,保障房才能有保障。

  握住了民意这把“金钥匙”,“高端大气上档次”这个时髦词,也跟山东的保障房结缘。2013年11月,泰安市的京沪高铁a片区保障房项目荣获“鲁班奖”。在住建部公布的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青岛市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榜上有名,是此次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保障性住房项目。

  民生工程不是恩赐工程,民生工程须是民意工程。如何真正体现民意,无疑值得政府思量。还保障房建设应有之义,山东的探索刚刚开始。

 

  把好地段留给保障房建设 在山东各地渐成常态

  正因如此,保障房建设倍受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困难群众的期盼,就是山东保障房建设的追求:“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优。即便一个简单的插座开关,如果位置高低适宜,看着就舒心……  在质量上,山东省对保障房实行问题“零容忍”。

  这些年,最火的是楼市,最让人上火的是房价。

  正因如此,保障房建设倍受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群众关心。但是,群众入住后能否安居、优居、乐居,却远非一个“建”字所能诠释。

  得广厦万间易,求万家欢颜难。保障房应该“建在哪”“怎么建”“如何分”“谁来管”,每一个环节都事关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权衡取舍中,考验的是政府智慧。

  算大账——

  眼前有损失,规避长远之忧

  “住在这里,心里特敞亮!”31岁的潍坊汉子安光华,从领到新房钥匙那天起,每晚都去看房,中午休息时也要骑着自行车来小区溜达。安光华的新房位于寒亭区香江水岸小区。“闺女刚上小学,不用过马路,走个百十米就能到学校。”

  像寒亭区一样,把好地段留给保障房建设,在山东各地渐成常态。在济南,6个廉租住房项目全部选址城市中心。青岛将保障房项目布局在公交走廊、城市主干道及地铁出入口等区域。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宋军继表示:“困难群众对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依赖度很高,保障房建设选址如果不当,会增加他们的生活成本,甚至影响生计。”

  保障房“插花”于闹市,不仅让困难群众生活得便利,更为他们自身发展提供了条件。好处不言自明,而由此带来的矛盾,也让地方政府倍感纠结。

  好地段,意味着高地价。如果拿出来建商品房,收益自然不菲,可用来建保障房,几乎不会产生经济效益。更何况,很多地方的主城区近乎无地可用。

  既要保障困难群众生活,又要照顾地方政府积极性,难题如何化解?

  山东省提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建设模式,让困难群众依据自身需要就近选择房源,与其他社会群体共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山东省还规定,新建普通商品住宅项目,按原则上不低于10%的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并根据配建情况予以奖补。

  土地收益让位民生工程,算小账,政府眼前或许有损失,算大账,规避了社会阶层分化、管理难度加大等长远之忧。孰轻孰重,答案已有分晓。 

  重质量——

  “渗、漏、裂”保障房不能有

  保障房项目也能获得我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

  没错!泰安市高铁新区a区保障房的两栋楼,2013年11月入选年度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成为山东第一个、全国第二个荣获“鲁班奖”的保障房工程。

  这项工程在高铁站北侧,紧靠区政府大楼,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周围商品房林立。建设之初,来打探开盘消息的市民络绎不绝,市民听说这么好的地段用来为困难群众建保障房,连称“没想到”。

  保障房建设,一难在“众口难调”,二难在质量保证。那些跑冒滴漏、墙皮脱落的房子,谁愿意住?群众对保障房的建筑质量、居住舒适度等方面的要求一点也不含糊。

  困难群众的期盼,就是山东保障房建设的追求:“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造价不高品质优。”

  在设计上,山东力求“小空间做出大文章”,让使用面积更大、户型设计更人性化,根据家庭人口、代际结构、生活习惯等提供不同户型选择。济南市廉租房项目全部采用可分户、分室单独控制的地热采暖技术。泰安市提出“粗活细作、粗粮精吃”理念,点滴体现在建设细节中。多一个凹槽,可以放个脸盆架或是小橱柜;即便一个简单的插座开关,如果位置高低适宜,看着就舒心……

  在质量上,山东省对保障房实行问题“零容忍”。“渗、漏、裂”是一般建设工程的通病,但保障房不能有。建设部门紧盯质量通病容易出现的节点,上下水是否有渗漏,墙面是否有砂眼、空鼓,排水管道通球试验等,严格查验,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保障房的配套更不能马虎。潘丽华是烟台市民,入住中心区“锦绣好家”廉租房小区。她对房子赞不绝口:水、电、暖、气齐备,物业、超市、幼儿园、小广场一应俱全。“周围的房价已经六七千了。”

  把民意“筑”进保障房,就是要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泰安的惠丰园经济适用房项目开工前,组织了大型公开征询意见会,100多名人大代表、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相关人员以及保障房轮候家庭、入住家庭代表的合理建议,被最大程度地吸纳进来。民众参与,共同决策,这样的座谈会和意见征集,在山东各地不知道搞了多少。

  

  严分配——

  “公平合理”兼顾“暖心人情”

  一幢24层的高楼拔地而起,北边平房是传达室、警务室、服务站、活动室、阅览室、康复室,样样都有。活动室里吹拉弹唱,热火朝天。这里是济南市天桥区的廉租房小区天成新居。

  对困难群众而言,保障房不只是一套房子,更是一个幸福的“家”。山东省住建厅住房保障处副处长程怀中说,保障房不仅要建好,更要分好、管好,群众才有尊严、更舒心。

  保障房分配,首要的是公平。山东把公平分配当作“生命线”,通过推行联审联查、信息公开、摇号分配等,让“电脑说了算”。“电脑说了算”,群众未必都满意。对最困难人群,山东采取分组摇号或综合打分等方式,优先照顾。

  个别市民连续摇号不中,感叹运气不好。“轮候排序计分程序”帮他们消除了心病。52岁的青岛市民杨柳申请保障房已三四年,始终没有摇到号。由于分配方式的改变,今年她顺利申请到一套60多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

  更需要人情味的地方,是困难群众入住保障房之后的管理和服务保障。

  在72岁的叶坚看来,天成新居的和谐、融洽,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不爱惜公用设施、斗嘴吵架的现象常有。“就像一辆火车,大家刚上车时秩序比较混乱。等车开动起来,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后,一切就井井有条了”。

  租户们前后心态上的变化,更是耐人寻味。原来把自己当成一个过客,现在把小区当成自己的家;原来拿自己当一个局外人,现在变成了主人公。改变始于点滴,素养成于无形。政府引导、居民自治,住户素质提高了,心态平和了,氛围也就融洽了。到现在,天成新居小区共开了9次“六方联席会议”,会议频次越来越少,小区管理越来越好。

  对困难群众来说,让他们得到更有尊严、更加体面的服务,说到底是一种人文关怀。亲情化、精细化的房管服务全面导入廉租房小区。房管局为天成新居配备了两名常住房管员。济南市天桥区纬北路街道办事处党委书记王新锋说:“把管理变成服务,难题就不难。”

  对各级房管部门而言,建好的房子配置出去了,为民服务之路才开始。在此,山东先行一步。(徐锦庚、刘成友、卞民德)(完)

责任编辑:方媛媛
新闻关键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