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流淌 “幸福”穿城 -米乐平台

2021-12-22 21:40:00 来源:联合日报

  主席寄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滨州因黄河而兴、缘黄河而美。滨州市政协将打造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滨州样板”列为协商议政重点,聚焦水生态文明建设,围绕做好“水”字大文章组织委员积极建言,并形成了建议案,助力黄河战略落地落实。 

  滨州市政协主席  张兆宏 

  初冬,码头镇梯子坝,滔滔的黄河水一路向东,放眼望去,和山东黄河沿岸的其他大堤没有任何不同。只有在无人机的“神之视角”里,才能真正看到这个见证140多年历史的“黄河险工第一坝”的真实模样,它的前端直插河心,后端则像一双臂膀,护卫着一方安宁。大片的农田与黄绿相间的林木长廊相映成趣,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亲相融。 

  邹平市码头镇,是黄河入滨第一镇。黄河落天走渤海,在山东的“北大门”滨州,穿城而过。千百年来,河水静静流淌,为这座依河而建、缘河而兴、因河而美的城市带来了生机、注入了活力。如今,在“幸福河”的哺育下,老北镇早已成为新滨州;如今,9600平方公里的滨州大地,在向幸福扬帆前行的道路上,正奏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本报记者  宋宪霞  王楠楠   

  通讯员  周 阳  张传忠 

  守牢生态“底色” 

  旧水桶装上甘甜的自来水 

  干涸枯裂的黄土地,年迈的老人蹲在挖出的深坑边,正舀着渗出的苦咸水,一下又一下,小小的水桶终于装满了,但老人的脸上满满的沉重;12年后,同一位老人,同样的水桶,这一次,老人满脸洋溢着笑容,盼了一辈子,她真的在家里盼到了甘甜的自来水。这位老人是滨州无棣县于岔河村的张瑞武。她的生活变迁是小开河灌区50多万人的缩影,业余爱好摄影的滨州市引黄灌溉管理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小开河灌区的建设者和管理者王景元用镜头记录下了这段历史。 

  “滨州,是黄河‘滚出来’的新生土地,祖辈称为‘退海之地’,盐碱厉害,旱涝灾害多,丰收年景少。”滨州市政协副秘书长扈光珉回忆道,犹以滨州北部的无棣、沾化两县为最,当地群众生存环境恶劣,祖祖辈辈喝的都是苦咸水。 

  “赤地千里、碱蓬遍地、风到沙起、粮食低产”,滨州市水利局局长李黎明用四个词概括往昔,如今则是“水清岸绿、生态多样、土地肥沃、稻菽千重”。这得益于小开河引黄灌区建成通水。它是全国第一个引黄灌区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黄三角唯一、水利部重点灌溉试验站,解决了50多万人的历史性饮水问题,沿线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受益于引黄灌溉,沿线农田亩产达1000公斤,年增粮食20万吨、较建成前翻了一倍,沾化冬枣、阳信鸭梨、无棣金丝小枣的品质也明显提高。由此,小开河成为当地群众口中的“一条流向人民心中的河”。 

  “‘水’是滨州最具代表性的自然与人文符号,是滨州的‘命门’。”滨州市政协主席张兆宏认为,做好滨州黄河沿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是关键、是要害,“应当聚焦水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水’字大文章,在‘保护优先、科学布局、绿色发展、依法治理’等方面精准发力,积极作为。”为此,滨州市政协将打造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滨州样板”列为年度协商议政重点,召开常委会会议专题议政,建议案获得市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有关意见建议得到吸纳。之后,又进行“回头看”,督办推动落实情况。“建议案提出的建议和措施针对性、可操作性非常强。”李黎明评价说。 

  从滨州城区出发,向南过黄河,再向东23公里,就会看到一座高大巍峨的引黄闸屹立在黄河畔,它就是打渔张灌区引黄闸——打渔张灌区和引黄济青工程的渠首闸,同时也是胶东调水工程的渠首。博兴县政协副主席李舫介绍,打渔张引黄灌溉工程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也是我省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引黄灌溉工程。 

  从最开始的人工拉闸到现在的电脑自动控制,打渔张灌区引黄闸历经65年风雨沧桑,见证了滨州引黄兴利的历史、见证了灌区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当地经济的腾飞。如今的引黄闸周边,占地12.8万亩的打渔张森林公园有40余种鸟类,3万多亩乔木林,森林覆盖率达73%,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散心的好去处。“从城区开车过来不到半个小时,我们有空就带孩子过来。”正在公园一隅游玩的滨州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自己一家三口都很喜欢这个“天然氧吧”。 

  近年来,滨州市深入实施 “1 1 9”污染防治方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四减四增”行动,连续14年实施林水会战,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湾长制联动发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南海湿地、黄河楼、魏氏庄园、黄河植物园、齐东古城遗址黄河文化园、梯子坝……一步一个风景,一段一个故事。“蒲城水乡、秀林虾塘、九曲玉带、千里画卷”的醉人美景正在滨州绘就。 

  特色产业促增收 

  90岁老太笑开颜 

  “不累,每天吃完饭就过来,跟大家拉着呱就把活干了。还不耽误中午给孙子做饭。”在惠民县李庄镇南北李村一座外表普通的院子里,77岁的马青玉老人一边熟练地打着绳结,一边笑着说,“我年纪不算大,那边那个都90岁了。”顺着马青玉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90岁的巩向美老人,戴着一顶红色的帽子、眼架老花镜。巩向美虽说耳朵听不太清,但声音洪亮,手指灵活,捋绳、打结毫不含糊。“每天不一样,差不多30块钱吧。”巩向美脸上堆满了笑容。 

  和她们一起工作的,还有10个村民,她们的年龄普遍在60岁以上。其所在的南北李村,乍一看也和齐鲁大地的村子没有任何不同,但其中却隐藏着20多家绳网相关的企业,三分之二的村民从事绳网和电商,“在我们这里,大家都没空拉闲篇,都在忙着挣钱”,院子的主人李方震笑称。当然,出去打工的也很少,36岁的村民李增虎是安全绳全国第二的销售能手,他也曾遇到过困阻,但通过电商顺利地解决了销路问题,打开了局面,“现在企业每年的销售收入在七八百万左右。村民的月平均工资收入在6000元以上,守着老婆孩子就把钱赚了,为什么要出去?” 

  据悉,作为全国最大的化纤绳网产业基地,惠民拥有“中国绳网名城”“中国塑料绳网之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等多个称号,常住人口为56万余人,仅绳网产业从业人员就超过7万。在大通惠民绳网产业园,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绳网产品琳琅满目,防护网、建筑安全网、农业用网、休闲旅游网、园艺用网、体育用网、养殖用网等形成一个个特色展区,以另一种形式昭示着惠民人的骄傲。 

  “全县绳网产业产能规模200万吨,产值220亿元,市场份额已占全省总量的90%以上、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目前正向深海养殖、防雾霾、军事航天等新兴领域延伸,已经形成了集原材料供应、研发设计、成品加工、品牌培育、市场销售、应用服务等于一体的现代化基地集群体系。但也存在产业集群层次较低、龙头企业带动效应较弱等问题。”惠民县政协主席于松利表示。为此,2019年以来,惠民县政协围绕绳网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电子商务助力乡村振兴等建言献策,其中,开展专题协商、调研、视察11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60余条,提出意见建议30余条,为绳网及其他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政协贡献。 

  果糖和金属板材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一位,粮食、肉牛加工量居全国第一位,绳网和厨具市场份额位居全国第一位……特色产业促增收,类似的富民故事在黄河沿岸频频上演,唱响产业兴旺、群众富裕的欢歌。 

  技术升级产能高 

  纺织工车间骑上电动车 

  宽敞的车间内,一条绿色通道两侧,各式机器飞快运转,其间偶尔有几位女工轻巧地骑着电动车巡查,包装工序的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自动取纱、品种识别、视觉检测、自动套袋、自动开箱、自动装箱、自动称重贴标、自动入库码垛……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每天都在魏桥纺织绿色智能一体化生产车间上演的真实景象。 

  自1995年3月份进入魏桥纺织,今年42岁的李凤芹已经在纺织行业待了26年,经历了纺织业从梭织、剑杆、片梭,再到最先进的喷气织机的进化过程,“我们有句俗话:‘男不进矿,女不进纺’,因为纺织工实在是太辛苦了,车间很闷热很吵,手得不停动,脚也不停地走,长久下来,大家都会患上各种职业病。” 

  智能车间2019年开工建设,并于当年建成投产,是魏桥创业集团近年来建设的第三个绿色智能纺织一体化项目。经过系列考核,李凤芹进入新车间工作,“原来每天平均下来也就1300码,现在我一个人至少能看16台机子,每天的产量在4200码左右。”效率提升了3倍,工资也由原来的4500元涨到了7000元,但体力消耗却大大降低,“骑着电动车检查,每天20公里也不累。” 

  “生产全程智能化”“控制系统智慧化”“在线监测信息化”“制造过程绿色化”……魏桥创业集团副总经理黄平义表示,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线,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基本实现“无人化”生产。“设备投产后,通过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生产效率提高37.5%,能源利用率提高20.5%,万锭用工10人左右,用工减少80%。我们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计划‘十四五’期间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黄平义说。 

  在山东润龙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长78米、重13.79吨的风电叶片正摆放在一隅,供来访者参观。这是滨州市政协主席张兆宏帮包的重点项目,主要生产大功率(6mm以上)风电整机设备及零部件,并最终形成北方地区最大、最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项目总投资50亿元,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国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张振强介绍,该基地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上缴税金超10亿元,为当地带来3000个就业岗位。 

  强产业孕育出强企业,在最近公布的山东民营企业100强中,滨州有9家企业上榜,资产总额4423亿元,在全省最多。今天的黄河两岸,高端化工、高端铝、食品加工等多个明星产业璀璨生辉;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黄河科技产业园等闪亮登场,成为滨州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和发动机,为“富强滨州”提供新动能。闻令而动,应势而为,滨州市各级政协组织、1800余位政协委员也不遗余力地通过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方式,积极建言献策,奏响了一曲新时代政协版“黄河大合唱”。 

  河水流淌,“幸福”穿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滨州交出了亮眼的答卷。 

责任编辑:吴晓慧
新闻关键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