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毛之地变良田 盐碱地上种出高端西红柿 -米乐平台
新华网济南11月14日电(秦来玲)11月10日,“黄河安澜”暨“绿色发展看山东”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实地探访盐碱地由传统“高耗低效”开发向“高效、高质、高值”绿色生态利用转换的生动实践。
“酸中带甜,口味浓郁,这个西红柿吃出了小时候的味道。”采访团成员品尝完这里的西红柿后得出的一致结论。
“这里的西红柿亩均产量2万斤/年,年均收益超过4万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助理研究员刘振正在大棚里查看西红柿的长势。
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助理研究员刘振正在大棚里查看西红柿的长势。新华网发(秦来玲 摄)
“这里用的土壤是盐碱地经过生态化改良后的,眼前的西红柿就是盐碱地生态化改良方面的标杆作物展品之一。”刘振介绍道。
据了解,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处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区域,土地总面积18.7万亩,区域内盐碱程度重,土壤盐分由3‰至20‰自西向东梯次分布,其中中重度盐碱地占比超过50%。
盐碱地能种什么?盐碱地能否变成高产田?这个问题在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有了答案。
为改良盐碱地,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引进社会资本思田汇农业科技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聚焦于盐碱地农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以“盐碱地耐盐牧草种植-健康畜禽养殖-生物有机肥生产-盐碱地改良和肥力提升-高产高效种植”为链条,系统集成了智能装备作业指挥系统,构建盐碱地“草-牧-园”滨海盐碱地现代治理模式。
西红柿挂满枝头。新华网发(秦来玲 摄)
为什么这里的西红柿口感会更好?它和普通的西红柿有何区别?
“这里的西红柿口感好是因为它的生长环境不同。”刘振解释说,“这种西红柿之所以能培育、生产成功,与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土壤性质有很大关系。”
据介绍,它采用的是中国科学院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工程实验室研究创建的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在土壤含盐量0.6%左右的土地上,通过微生物技术土壤调理、植物营养调理和抗性诱导、土壤改良、熊峰授粉等综合技术生产出来的。
“这种土壤提高了西红柿的蛋白质、番茄红素以及苹果酸含量。所以说,它不但口感好,营养价值还高。” 刘振说。
“同时,我们还针对环渤海地区的盐碱地土地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征,通过‘草-牧-园’农业模式,构建以经济效益、水资源消耗与土壤质量为目标的循环农业系统。”刘振接着说,“我们在这里搭建了以大田耐盐牧草种植、草饲动物养殖、盐碱地、葡萄、西瓜、南瓜等瓜果种植以及盐碱地设施蔬菜瓜果种植的‘三元’结构。”
因农业对生态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又毗邻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业开发还需要考虑其生态保护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生态保护与环境效益同等重要。”刘振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在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上也做足了功课。
“我们通过土壤盐碱消减与培肥技术,耐盐牧草健康调控技术,改变了传统盐碱地治理模式,降低了改良材料与工程治理措施的投入,土壤含盐量由种植前11‰下降为2.6‰;土壤有机质提高25%左右,速效氮磷钾养分提升50%以上。”刘振说,同时,配合畜禽粪污等农业有机固废资源化处置技术,建立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实现农业无机氮减排21%,化肥投入减少25%,农业有机废弃物利用率达到100%。
据介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建设的6000亩盐碱地现代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平台,集成构建盐碱地快速治理及高效、生态开发利用模式和技术体系,为滨海盐碱地等中低产田生态开发利用提供了科技支撑。
据悉,近年来,东营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先后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东营市农业领域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创建为省级文明单位、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国家休闲标准化示范单位”创意农业园区。
目前,整个示范区高粱、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种植面积7.6万亩,对虾、大闸蟹、海参等水产养殖面积3.67万亩。2022年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8亿元,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84亿元,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52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