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言 | 平衡“新”与“旧”,山东做对了什么? -米乐平台

2024-03-28 22:32:33 来源:齐鲁网

  历经12年的时间,利用系列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填补了我国红肉苹果品种的空白,为苹果装上了“中国芯”。3月25日,由山东农业大学苹果种质资源与育种团队育成的“幸福美满”4个红肉苹果新品种的苗木繁育经营权正式以1600万元的价格转让。

  也是3月25日,继去年第500万台新能源汽车在位于起步区的比亚迪济南基地下线后,比亚迪新能源车全新腾势n7在该基地下线,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700万台新能源汽车下线的汽车品牌。

  4个红肉苹果何以这么值钱?新能源汽车生产又何以如此速度?这背后无疑是新质生产力的力量。

  今年以来,一直占据c位的热词首屈一指的就是“新质生产力”。从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系统阐述,到位列今年政府十项重点工作任务首位,再到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很明显,培育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当下的“热门赛道”。

  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山东,又该如何抢占“新”赛道,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谋划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方法论,指明了塑造发展新优势的方向和路径。

  山东是一个传统产业占比接近七成的大省,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何平衡“新”与“旧”的关系。

  近年来,山东坚持先立后破、以进促稳,瞄准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推动传统产业打开新空间、焕发新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淄博洁林塑料制管有限公司,一条ibc自动化组装生产线正在改造。该生产线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实现ibc的自动化组装,投产后可以节省20%的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在山东美陵集团汽车半轴机加工车间,一台台数控机床与一支支机械手臂高效协同,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制造业的认知,热浪蒸腾的生产线上,机械手、机械吊臂完全占据了工位。

  一批批传统工业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绿色工厂、智慧工厂不断涌现,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当下不少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已经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

  其实,传统产业不代表落后生产力,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尤其对于传统产业大省山东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传统产业打下的坚实基础,而转型升级又是传统产业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立足当下,锚定未来。

  作为新质生产力最活跃的先导力量,对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是重塑发展新优势的必答题,是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培育产业体系新支柱的抢答题,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

  3月13日,山东出台“磁悬浮十八条”,既涉及平台建设、技术研发,又涉及成果转化、企业培育、集群发展,必将进一步促进磁悬浮产业在山东的快速发展。

  3月27日,以“数实融合 聚变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大会在济南举办。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山东正以坚定的步伐和敏锐的洞察力,在数字经济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新突破、新成就,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培育新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 其实,不只是在磁悬浮产业和数字产业,在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方面,山东早已提前谋篇布局。

  济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带动强劲,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新三样”出口大幅增长40.6%;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4万家,增长34.2%。新增国家级“双跨”平台3个、居全国第一。

  在深海空天、生物医药、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山东也不断迈出新步伐。位于海阳的东方航天港已累计发射卫星48颗,国内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的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正在当地崛起;全国首个颗粒物光量子雷达检测网络在济南建成……新技术、新动能正在齐鲁大地上拔节起势。

  2023年,山东“四新”经济投资增长11.1%、占比超过5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51%左右,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3%,高出全国25个百分点。

  对于未来产业,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围绕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未来网络、量子科技、人形机器人、深海空天等领域,实施20项左右前沿技术攻关,推动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加快壮大。

  从区域上看,济南、青岛、烟台发挥万亿城市对区域乃至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带动全省开拓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枣庄锂电新能源、滨州铝新材料、济宁智能装备、威海医疗器械、菏泽中医药等一大批产业集群也正迅速发展起来,持续增强产业集聚效应,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不管是让传统产业在创新升级中实现蝶变,还是让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亦或是让未来产业加速到来,说到底,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事实上是对产业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过程,既有“从无到有”的新兴产业的建构,也有既有产业“从有到优”的颠覆和重构。

  而重塑的过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正如为了四个“红”肉苹果,团队经过10余年潜心研究才找到答案,因为创新突破的背后,是攻坚克难,是厚积薄发。

  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当下,唯有向“新”求变,以“新”提“质”,才能在创新涌流的齐鲁大地上结出“幸福美满”的红色硕果。(文/靖晓红)

责任编辑:刘晓婧
新闻关键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