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看济南高新区的量子突破 -米乐平台
以高端平台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之基
——济南高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样本观察
哪里有扬尘,量子雷达数据实时预警,环保监测人员“按图索骥”,快速到达现场处置。
在济南,作为新质生产力中未来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量子技术与环保“纠缠”在了一起。
“我们与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合作,将量子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到大气污染治理上,在济南组建了全国首个颗粒物光量子雷达监测网络。”山东国耀量子雷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申屠国樑介绍,目前已经在高新区、历下区等重点区域布设了15个节点,通过量子技术助力扬尘治理。
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是科技创新,高端平台载体是重要发力点。将量子技术作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济南高新区具有先发优势。早在2011年,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暨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就落地高新区。
“我们建成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实用化城域量子通信网络和中国首个商用量子保密通信专网,创造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的世界纪录,发射了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宋艾阳介绍,济南高新区已搭建起从量子科学基础研究、核心元器件研制、整机制造、系统集成、网络建设、运营服务到标准化建设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全领域布局。
去年底,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15个省级未来产业集群名单,济南市量子信息产业集群、空天信息产业集群、未来网络产业集群成功上榜。除了量子信息产业,济南空天信息产业的集聚区也在高新区。
2月3日11时06分,国内首颗星载一体化设计研发的x波段合成孔径雷达卫星“济高科创号”发射升空,成为济南高新区2024年首发星。按照计划,今年济南高新区将陆续发射20余颗卫星。2021年以来,济南高新区先后发射“齐鲁卫星”“泉城一号”等各类卫星10余颗,推动济南市成为国内首个在商业航天“通信、导航、遥感”三大领域全面布局的城市。
济南高新区在空天信息领域的布局远不止于此。中国算谷产业园内,省内首个柔性化、智能化卫星总装基地——济钢卫星总装基地项目一期拔地而起,2023年底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
山东济钢空天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强介绍,项目建有卫星智能装配线、自动测试线、整星试验线、智能物流系统组成的卫星生产线,配备先进的多功能卫星配套设备和太空环境试验设备,建成后具备年产100颗1000公斤以下卫星生产制造能力。
“我们还引进了智星空间卫星研发智造总部基地项目、飞索航天低轨道高分遥感卫星星座项目,推动包括卫星平台及载荷研发、卫星总装、卫星测试、卫星运营在内的卫星产业链在高新区初步形成。”济南高新区投资促进部副部长王磊介绍,将继续在航天新材料、卫星关键单机部件等环节引进重点项目,率先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
济南高新区推动生产力不断“上新提质”的底气,还来自于正加速成形起势的中国科学院济南科创城。近年来,济南市共引进13个“中科系”院所,一半以上落在了高新区。如今,这些大院大所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发成果,比如,电磁橇轨道保持电磁推进吨级物体运行速度世界纪录。
“我们以支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高技术创新为使命,建成固体激光系统从材料、器件、工艺到系统集成的工程化基地,同步开展激光、低温及氢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及引进等工作。”齐鲁中科光物理与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陈中正表示,作为扎根济南的高端研发平台,他们已聚集700多名研发人员,将专注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攻关,相关研发成果将就近落地转化。
国家高新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济南高新区锚定国家战略需要,统筹布局、加快推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集聚区。“我们已开启‘三次创业’新征程,将进一步推动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建设及更多大科学装置落地,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推动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突破450家,‘国’字号平台突破20家。”济南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任广锋表示,他们将集聚创新资源,组织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力争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成功突破技术壁垒,生产出重大产品和装备,并在人工智能、种质创新、量子技术等领域培育出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记者 王健 通讯员 张文文 张润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