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观潮丨在“反向旅游”中,看到旅行的意义 -米乐平台

2024-05-06 18:39:55 来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看了山和海,也看了人山和人海。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已经结束,很多人都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的旅行体验,为假期画上句号。

  “哪哪都有‘一亿人’”“多个旅游城市体验到了‘被攻打’”“连沙漠都‘堵人’了”,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网友发出的类似带有戏谑之味的旅行调侃有很多。

  相比于热闹拥挤的传统热门景点,也有很多人选择了“反向旅游”,不跟风去大城市、不追求去名景点,抛开打卡的形式感,转而将目的地定在了小众的、特色的三四线小县城,甚至是乡村,在“不挤不贵”的地方,避开“人从众”,享受旅行中的松弛感和舒适感。

  近年来,每逢假期,很多传统旅游景点几乎都是“人从众”的景观,热闹是热闹,但“堵”和“挤”也确实影响甚至降低了人们的旅行体验。在这一背景下,很多人开始选择“反向旅游”,主动避开“人从众”,让自己放慢节奏,贴近自然,融进烟火人间,爬爬山,看看星空,睡到自然醒。当然,“反向”也不只是在空间上,还在时间上,主要表现为主动选择错峰出游。

  可见,当下避热就冷的“反向旅游”,并非意味着大城市和传统名景点对游客不再有吸引力,而是游客选择追求更舒适和更高品质的旅行体验,其背后指向的问题是文旅市场需求端正不断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供给端正不断提质升级。

  应当看到“反向旅游”选择给文旅市场带来的这一有益启示。

  一方面,这给热门旅游城市和传统名景点敲了一个警钟,不能仰赖于当下的“人从众”,而是需进一步挖掘和扩大旅游文化资源,打造更多具有辨识度的旅游品牌和场景,提升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如此,才能在未来的文旅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优势。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很多人种草“反向旅游”景点

  另一方面,面对旅游市场不再热衷于扎堆热点城市、转而选择非热门和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以追求更好旅游体验的“下沉”趋势,有“不挤不贵”优势的县域、乡村和知名度不高的小众非热门旅游地,无疑正迎来一个有利的市场发展机遇和局面。地方政府和文旅部门应提前谋划、积极应对,坚持以有特色的、高性价比的场景体验和优质服务来接住这“泼天富贵”,并着眼长远发展,争取从“出圈”到“长红”,让今天的“小众”变为明天的“大众”。

  我们看到,在文旅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反向旅游”折射出人们对高质量旅游体验的诉求,这也最终让我们重新审视在当下这个时代旅行于大众的意义。

  阿兰·德波顿曾在《旅行的艺术》中写道:“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呈现这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不论是多么的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

  假日时间中的旅行就是要区别于较为紧绷和程式化的工作时间,以在闲适、轻盈、缓慢与松弛的节奏中,回归自我,让我们发现生活的更多可能和另一种意义。

  从这个角度而言,近年来很多人有意在假日旅行中穿越城市、乡村,跨过山川、河流,选择避开“人从众”,去往“小而美”“偏而远”的地方,无疑正是用自身的选择和行动对旅行意义进行重新审视并回归。

  在都市的街头citywalk,在小城的巷尾自在穿行,在乡间的山水中流连忘返,在人间烟火的市集中品尝美食,在瑰丽的非遗文化中感知历史的脉动,听着陌生又熟悉的方言,感受着暖暖的人间至味,体悟着生命中的情感和生活中的道理。

  可以确定,“反向旅游”不仅给文旅市场高质量发展打开更多局面,也在引导着人们趋向更加美好的、舒适的、反思的、自在的心灵生活。

  正如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写道:“在同一天里,看到了沿途沉甸甸的向日葵,还有博物馆里低眉浅笑的佛像。忽然很深刻地意识到了‘谦卑’。”也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

责任编辑:李秀娟
新闻关键词:
网站地图